新型储能深陷“盈利焦虑”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火电电力江湖帖子详情
12

新型储能深陷“盈利焦虑”

本帖由北极星小狼发布于2024-01-30 13:55:151655次浏览0人跟帖

  • 12
  • 1655
关注
北极星小狼
2024年01月30日
 

近日,一则“五大六小国央企发电集团因收益率低而停止实施锂电储能项目”的信息在储能业行业持续发酵。作为国内最大集采群体,一旦这些企业叫停锂电储能项目,对新型储能行业将是致命性打击。针对上述消息,某央企相关人士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辟谣:“没有叫停,公司项目在正常推进中。”但沸沸扬扬的传言背后,充分暴露出新型储能的盈利窘境,以及市场对储能行业前景的担忧。不同于前几年市场对新型储能前景的过度乐观,经过几年落地实践,储能项目建而不用、作用有限的现实落差,难免会影响市场的投资热情。由此,引发行业的冷静思考——新型储能是否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必需品?若不能叫停,又该如何找到自身的价值,实现长期发展?市场繁荣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储能等。近年来,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型储能被认为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锂离子电池因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响应等特点,是目前市场应用最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储能技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31.39GW/66.87GWh,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22.60GW/48.70GWh,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97%以上的市场份额。2023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装机占比分别为41%、56%和3%。国央企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家队,也是新型储能项目采购的主力军。2023年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top10采购单位规模合计占比达90%,就以“五大六小、两网、两建”为主。“若叫停锂电储能项目,可能符合部分发电企业个体利益,但对行业而言将是一场毁灭性打击。”某储能系统集成商有关人士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最近在忙着新年工作部署,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项目招标、工程建设仍在有序推进中。新型储能产业正常运作,可以从国央企采购招标中得到佐证。比如,1月16日,大唐集团2024年度2G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框架采购项目开标,吸引了49家企业参与投标,平均报价0.683元/Wh。新型储能不仅是一个个项目,已然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期各省(区市)陆续召开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新型储能多次被重点提及。比如,河北提出,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安徽提出,大力培育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山西则表示,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作用有限在某种程度上,叫停储能项目的传言反映了部分企业心声。上述央企人士称,“这些年一直都是能拖就拖、能不建就不建。以前的储能项目不多,还能勉强配上,但现在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传言背后的逻辑值得深思。新型储能蓬勃发展,并不是市场驱动的结果。目前,我国有20多个省份发布了新能源配备5%—40%储能的相关政策文件,时长为1—4小时,并将其作为新能源并网或核准的前置条件。而配建储能的成本主要由发电侧承担。据记者了解,一座光伏电站配建装机量20%、时长2小时的储能项目,其初始投资将增加8%—10%;而风电场配建同样容量的储能项目,其初始投资成本将增加15%—20%。耗费重金配置的储能,却不能解决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的挑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日均运行4.17小时,仅达到电站设计利用小时数的34%。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