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从排放端必须考虑工业和电力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还需要一定量的人工碳汇来进行支撑。落基山研究所发布的《全口径零排放示范:面向全球的绿色城镇化创新》报告中显示,全口径零排放需要从清洁能源技术、高效工业、低碳材料、绿色交通、智慧建筑、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和城市综合治理等八个方面实现。数据显示,碳排放大部分来自于发电和工业端,此外,交通行业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农业、商业与居民排放占比较小。因此,应当优先对占83%碳排放量的产业入手。因此,我国将尽早谋划“碳中和”场景下能源生产、消费转型升级的路径,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统筹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利用方式,力促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持续增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坦言,依靠现有路径难以完成“碳中和”任务,亟需寻求新的路径、取得较大突破,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对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强调,数字化技术、储能技术和调峰技术可以把非化石能源变成稳定输出的优质电源,将在实现能源替代、降低化石能源比例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碳减排和碳中和也为农村发展清洁能源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业内人士认为,农村要依托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将处理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和粪污有机结合,建立高效、低成本、低排放的清洁能源体系。同时,还应实事求是测算农户、村屯、乡镇系统运营成本,摸清哪些应该交给市场或农民承担,哪些是政府补贴环节和范围、补贴力度多大,在一个村屯或一个乡镇投入和可持续运营成本是多少,保障村民“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在交通减排上,国网已建成“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171个城市;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为48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出行服务。同时,该公司还加强V2G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形成了充换电标准体系。在“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是大把的行业机遇。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提速,进行深度脱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产业链可能要到10年后才能迎来增长的爆发期。除此之外,造林、农林废弃物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点赞
加热
收藏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