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syn52011 于 2015-8-8 17:14 编辑 我公司四台机组,均设有内冷水加碱处理装置:内冷水旁路经过一台小混床,将电导率降至0.2μS/cm以下,在混床出水口设一自动加氢氧化钠的隔膜泵,将电导率提高到1.1μS/cm左右。这样既保证了内冷水电导率合格,又可将内冷水pH值提高到8.0以上,减缓内冷水系统的铜腐蚀。 最近其中一台机组的内冷水小混床出现问题:小混床新换树脂运行两个月就失效了,即混床树脂无交换能力(通过分析,应该是假失效)。 出现问题后,做了如下工作:1、取混床上部树脂检测,交换能力正常:树脂未失效(电科院提供的检测结果)。2、取混床上部树脂装入交换柱中,现场实验通过机组凝结水、其他机组的内冷水,均有较好除盐效果:实验证明树脂未失效。3、将该台机组的内冷水换水:将电导率从混床假失效时的1.2μS/cm左右用除盐水更换至0.5μS/cm后,再投入内冷水混床运行,会出现如下结果: 3.1 投入初期,混床处理正常,运行良好; 3.2 随着时间,内冷水加碱泵的频率由换水后最初的10%逐渐下降,即树脂除盐能力逐渐降低; 3.3 10天以后,混床出入口电导率一致,混床又失去除盐能力,加碱泵自动停运; 3.4 再次对机组内冷水进行彻底换水,混床在运行几天之后又出现假失效现象。4、反复换水实验,彻底换水后混床运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可以运行30天,又出现树脂假失效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其他机组的内冷水混床系统运行正常,证明此台机组的内冷水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带入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影响水质电导率,且树脂无法除去(已排除有机物的影响)。这种物质在内冷水中能够将内冷水的电导率从0.5逐渐抬升至1.2左右:这种物质的带入过程有时10天完成,有时30天完成。 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如果分析没问题,这是什么物质? 目前正在联系有能力的单位利用离子色谱或气象色谱对污染后的内冷水进行分析,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
点赞
加热
收藏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坐等楼主解惑 展开
0回复 回复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展开
0回复 回复
有对比结果了,告诉大家一下,一起学习! 展开
0回复 回复
计划先换树脂:将这套树脂用在其它机组,对比一下看效果:victory: 展开
0回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