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国能源报记者 朱学蕊 铀资源是核工业的“粮食”,在核燃料循环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我国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能源报》记者12月10日在“中核矿业科技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上了解到,作为我国天然铀及共伴生放射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创新平台,中核矿业科技立足不断加强天然铀供应保障安全的技术支撑,已实现铀矿开发从第一代搅拌浸出到第三代绿色采铀技术、第四代智能化技术的阶段式跨越,并为国内所有铀矿山、水冶厂和铀纯化厂提供了工艺技术及设计方案,支撑在新疆建成国内首座千吨级现代化、数字化的铀矿大基地。 据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曹述栋介绍,目前,我国CO₂+O₂第三代采铀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二次开发和二次成井技术也已实现转化应用,研发形成新一代铀纯化转化工艺,正在突破海水提铀等前瞻性、颠覆性技术。 国防科工局系统二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争夺日趋激烈。在我国“双碳”目标和能源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核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天然铀的战略地位不仅更加凸显,安全、稳定、可靠保障也将面临更高要求。 “目前,国内外获取低成本铀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天然铀产业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最大程度调动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加快谋划建成绿色、智能、高效的第四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实现铀矿采冶技术升级换代,全面提升我国天然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述负责人指出。 曹述栋指出,未来,中核矿业科技要坚持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核心位置,持续完善新时代先进铀矿采冶技术体系,进一步加强铀纯化转化、海水提铀等前瞻性、基础研究,加快攻克绿色、高效、智能的第四代铀矿采冶技术,提前布局硬岩铀矿安全高效开发重大科研项目,切实抓好海水提铀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据了解,历经65年发展,中核矿业科技在科技创新领域重大成果不断——精炼出我国第一块金属铀锭,为第一颗试验原子弹提供核原料;创建我国铀钍镭湿法冶金技术体系,承担全国所有铀矿的工艺研发和工程设计;开创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的中国研究,推动天然铀产业重大转型升级;打造数字化铀矿山,实现“千里之外、一屏掌控、一键采铀”;开创放射性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中核方案”,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利用范围;海水提铀入选中国科协2022年度十大前沿科学问题。
点赞
加热
收藏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