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售电公司"帮企业省钱"却陷入被动?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售电电力交易圈帖子详情
3

为什么售电公司"帮企业省钱"却陷入被动?

本帖由北极星电力交易专家发布于2025-02-27 11:16:21242次浏览0人跟帖

  • 3
  • 242
关注
北极星电力交易专家
02月27日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中,售电公司本应是企业用电降本的“得力助手”。但许多从业者却感到困惑:明明为企业提供更低的电价和增值服务,为何在推广业务时反而像“求着客户合作”?, 2015年电改9号文释放的价差红利曾让售电行业迎来爆发期。以广东为例,2016年售电公司一度能通过每度电0.1元以上的购销差价获取暴利,年利润超2亿元的企业并不罕见。但这种粗放盈利模式在2018年后迅速瓦解——随着工商业用户全面入市、竞争主体激增, 全国平均价差已降至0.01-0.03元/度,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零价差"。更严峻的是,市场已进入"低价差+高电量"的微利时代。 #行业信任缺失下的尴尬处境# 1、市场认知代差电力市场化改革虽推进近十年,但仍有近40%工业用户对"售电公司=中间商"存在误解。我之前听过这么句话:"电价降了认为是政策红利,涨了却归咎售电公司",那这种认知偏差直接导致服务价值被低估。 2、信任构建困境行业数据显示,新客户开发平均需经历8-12次深度沟通:涉及电费账单解构、市场风险模拟等专业服务。但客户常质疑:"你们不就是靠批零差价赚钱?"实际上,优质售电企业的度电服务成本已达0.3-0.5分/千瓦时。 3、风险转嫁悖论当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时,部分客户要求"保底收益+超额分成"的霸王条款,将市场风险单向转嫁给售电公司。甚至发现某区域市场曾出现售电企业季度亏损面达63%的极端案例。 #企业视角:认知局限与路径依赖# 1、传统购电思维根深蒂固多数企业习惯电网“统购统销”模式,对市场化交易规则了解有限。退市要1.5倍?那算了,这不是“霸王条款”么?尤其中小企业认为“直接找电网更省心”,忽视售电公司在需求响应、绿电采购等领域的专业价值。 2、对“隐性成本”缺乏重视企业往往仅关注电价数字,却忽略用电管理不善导致的隐性成本。例如,未优化峰谷用电比例可能增加30%以上电费,而售电公司的负荷预测、设备升级建议可显著降低此类开支。然而,若从业者仅推销“低价电”而不挖掘用户深层需求,企业自然难感知服务价值。 3、风险厌恶与决策惰性企业用电决策涉及生产安全,对更换供电商持谨慎态度。某制造业客户曾坦言:“即使电价高5%,也不敢轻易换供应商,怕停电影响生产线。”这种心理导致售电公司需投入更高沟通成本。 #市场机制:制度短板与生态失衡# 1、偏差考核机制的双刃剑效应偏差考核本为平衡电力供需,但执行中可能放大企业风险。 例如,某化工企业因生产计划变动导致用电量超预期,面临高额罚款,售电公司虽承诺承担风险,但企业仍担忧合作稳定性。 ◾2023年某省现货试运行期间,72%的零售用户因价格波动产生纠纷,核心矛盾在于: a、用户对"分时电价+容量补偿"机制理解偏差b、售电企业风险对冲工具匮乏 2、增值服务变现难售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综合能源服务(如能效诊断、储能方案),但多数企业不愿为“软性服务”付费。从业者若仅依赖电费差价盈利,必然陷入被动。◾技术赋能鸿沟尽管85%售电公司部署了负荷预测系统,但用户侧数据获取率不足40%。某化工企业甚至要求"查看数据需董事长签字",严重制约服务精度。 3、政策执行区域差异大部分地区市场化交易规则复杂(如浙江引入“双边现货市场”),企业需投入大量精力学习,而售电公司若缺乏本地化服务能力,难以赢得信任。 ◾市场教育成本高,培养一个合格电力用户需要:a、15+小时专业培训b、3-6个月数据跟踪c、定制化分析报告但客户往往拒绝支付知识服务费用,认为"这是售电公司的义务"。 #破局方向:从“卖电”到“赋能”# 1、专业化:打造差异化服务标签◽细分市场精准定位:针对高耗能企业提供“电价+碳管理”捆绑方案,对数据中心推广“绿电+储能”套餐。◽数据驱动深度服务:通过智能电表与AI分析,为企业生成《用电优化白皮书》,量化节能潜力。 2、生态化:构建利益共享联盟◽联合设备商与第三方机构:与节能设备厂商分成佣金,或引入金融机构提供“节能量担保贷款”,降低企业升级成本。◽搭建用户社群平台:组织行业交流会,邀请已合作企业分享降本案例,消除“第一个吃螃蟹”的顾虑。 3、品牌化:重塑行业信任体系◽透明化报价流程:公开电价构成与政策补贴明细,提供“电价对比计算器”工具。◽强化合规形象:主动披露偏差考核案例与应对方案,参与行业协会标准制定,提升公信力。 #合作才能共赢吧# 售电行业的价值本质在于通过专业化服务降低社会用电成本,而非简单的价差套利。当前困境既是市场化进程中的阵痛,也是行业升级的契机。电力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唯有摆脱"价格战"内卷、重塑服务价值, 才能让"帮企业省钱"的初心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于用电企业而言,与其在"求人办事"的错觉中观望, 不如主动理解规则、选择专业伙伴,共同分享电改深化的长期红利。 欢迎大家加入社群深入沟通交流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