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电力现货市场:“全电量申报、集中优化出清” 运作模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售电电力交易圈帖子详情
5

2025 电力现货市场:“全电量申报、集中优化出清” 运作模

本帖由北极星电力交易专家发布于2025-03-05 10:13:2953次浏览0人跟帖

  • 5
  • 53
关注
北极星电力交易专家
03月05日
 

2025年,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将进入全面运行阶段,其核心机制“全电量申报、集中优化出清”将彻底改变电力交易逻辑。这一模式不仅影响发电侧与电网,更直接决定市场主体的用电成本。本文以新能源电站、钢铁企业、工业园区等典型场景为例,深度拆解其运作规则与商业影响。图片一、机制本质:从“计划分配”到“市场博弈” (一)核心定义全电量申报:所有发电企业(包括火电、风电、光伏等)必须申报次日全部发电能力及报价,不得隐藏电量。这意味着发电企业需要准确预估自己的发电能力,并将所有可发电量和对应的价格报给交易中心。集中优化出清:交易中心基于全网申报数据,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数学优化算法形成分时节点电价,并确定各机组出力。简单来说,交易中心会综合考虑所有发电企业和市场主体的申报信息,利用复杂的算法计算出每个时段的电价,并决定每个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二)与传统模式对比维度传统计划模式2025现货市场模式定价权政府核定目录电价,价格相对固定,由政府部门根据成本等因素制定电价标准。市场供需实时决定,价格根据市场上的电力供需关系实时变化。交易标的中长期合约为主,市场主体主要通过签订中长期合同来确定电力交易量和价格。全电量进入现货(占比超70%),大部分电力交易都在现货市场进行,市场主体需要根据实时市场价格来决定交易量。波动性价格固定/年度微调,电价在一年内基本不变,只有在年度调整时才会有小幅度变化。每小时甚至每15分钟价格波动,电价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频繁变化,可能每小时甚至每15分钟就会有不同的价格。 二、运作全流程:以某省试点为例 (一)步骤1:全量申报(D-1日12:00前)发电侧:以某500MW光伏电站为例,申报次日发电曲线:能力段:早6点-晚18点可发400MW(受光照限制),其余时段0MW。这是因为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取决于光照强度,在没有光照的时段无法发电。报价策略:午间光伏大发时段报0.2元/千瓦时(抢占市场),早晚报0.35元/千瓦时。光伏电站在午间光照充足时发电量大,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报出较低的价格;而在早晚发电量相对较少时,适当提高报价。用户侧:以某电解铝厂为例,申报次日刚性需求200MW,可中断负荷50MW(参与需求响应)。电解铝厂根据自己的生产计划,申报了必须使用的200MW电力,同时表示有50MW的可中断负荷,可以在电价高时中断用电,参与需求响应来降低用电成本。 (二)步骤2:集中优化(D-1日15:00-18:00)安全约束:电网传输极限、机组爬坡速率等纳入算法。交易中心在进行优化计算时,会考虑电网的传输能力限制,以及发电机组的功率调整速度等因素,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出清结果:价格曲线:午间光伏集中出力时段电价降至0.25元,晚高峰火电主导时电价飙升至0.8元。在午间光伏电站大量发电时,市场上的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而在晚高峰时段,火电厂成为主要的电力供应源,由于火电厂的发电成本较高,电价也随之上升。机组调用:光伏全容量中标,燃煤机组部分时段停机。根据优化结果,光伏电站在午间全容量发电,而燃煤机组在部分时段由于经济性等原因被安排停机。 (三)步骤3:实时平衡(D日执行阶段)偏差考核:若光伏实际发电比申报少10%,按现货价差的150%罚款。如果光伏电站的实际发电量比申报的发电量少10%,将根据现货市场的价格差额的150%对其进行罚款,以惩罚其未能准确申报发电量的行为。用户响应:电解铝厂在电价超过0.7元时启动可中断负荷,获得0.1元/度补偿。当实时电价超过0.7元时,电解铝厂会中断50MW的可中断负荷,以减少用电成本,并且可以获得0.1元/度的补偿。 三、行业冲击与应对策略 (一)新能源发电企业:从“保量保价”到“风险对冲”痛点:光伏/风电出力波动导致收益不稳定。由于新能源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如光伏电站受光照强度、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发电量波动较大,导致其收益不稳定。案例:内蒙古某风电场通过“现货+绿证+金融套保”组合:在现货低价时段(如夜间)出售绿证(溢价0.05元/度);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风电场可以在现货市场价格较低时出售绿证,获得额外的收益。购买差价合约(CfD)锁定最低收益。风电场通过购买差价合约,与金融机构约定一个最低电价,当市场价格低于该电价时,金融机构会补足差价,从而锁定最低收益。 (二)高耗能用户:电价波动吞噬利润数据:某特钢企业测算,现货市场下电费成本波动可达±15%。在电力现货市场下,由于电价频繁波动,特钢企业的电费成本可能会出现±15%的波动,这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解法:负荷柔性改造:加装储能系统,将20%用电量转移至低价时段;特钢企业通过加装储能系统,在电价低时储存电能,在电价高时使用储存的电能,将20%的用电量转移到低价时段,降低用电成本。参与虚拟电厂(VPP):聚合分布式资源参与调峰,年收益增加8%。特钢企业参与虚拟电厂,将自身的用电负荷等资源与其他分布式能源资源进行聚合,共同参与电网的调峰服务,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年收益增加8%。 (三)售电公司:从“价差套利”到“综合服务商”模式升级:广东某售电公司推出“现货价格保险”:用户支付固定保费,当日均电价超阈值时获赔差价;用户向售电公司支付一定的保费,当一天的平均电价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售电公司会赔偿用户电价差额部分,帮助用户降低电价波动风险。售电公司通过期货市场对冲赔付风险。售电公司通过参与期货市场交易,利用期货合约来对冲可能面临的赔付风险,确保自身的经营稳定。 四、关键挑战:市场主体生存指南 (一)建立价格预测能力接入AI预测工具(如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判72小时内电价走势,准确率达85%以上。市场主体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72小时内的电价走势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85%以上,从而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二)重构用电管理系统部署智能电表+边缘计算终端,实现毫秒级负荷响应(如某半导体厂在电价峰值瞬间关停非关键冷却系统)。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安装智能电表和边缘计算终端,实现对用电负荷的毫秒级响应。例如,某半导体厂在电价峰值瞬间,通过智能电表和边缘计算终端,快速关停非关键的冷却系统,减少用电成本。 (三)合规风险防控偏差考核成本测算:若月用电量波动超5%,现货市场下惩罚成本可能抵消电价节省收益。市场主体需要对月用电量的波动情况进行测算,如果月用电量波动超过5%,在现货市场下可能会面临较高的惩罚成本,甚至可能抵消因电价波动而节省的收益,因此需要加强合规风险防控。 五、结语:现货市场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效率革命2025年电力现货市场的全面落地,将倒逼市场主体从“被动用电”转向“主动经营”。通过负荷柔性化、数据资产化、交易金融化三大抓手,市场主体完全可能将电价波动转化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市场主体应积极适应新的市场规则,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大家进群持续沟通交流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