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其中,构网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构网型储能技术概述构网型储能系统本质上是电压源,能够自主设定电压参数,输出稳定的电压与频率,为电力系统提供强大的电压和频率支撑。核心优势不依赖外部电网的频率和电压信号,即使在孤岛模式下也能独立构建电力网,为关键负荷提供不间断供电。 构网型储能技术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装备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有效应对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低惯量、宽频振荡等问题。图片基于当前市场形势分析新能源发电比例迅速攀升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推动了传统电力系统向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的“双高”新型电力系统转变。然而,高比例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网稳定性造成了巨大冲击, 尤其是在西北地区、新疆以及西藏等电网较弱的省份,这一挑战尤为突出。构网型储能技术以其强大的电压和频率支撑能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储能项目招标量激增自2023年以来,构网型储能项目在招投标市场持续放量。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 2024年包括系统、EPC、施工、设计等(不含PCS)在内的涉及构网型储能招标项目容量达13.56GWh,其中1-11月全国构网型储能项目采招落地规模为2.48GW/8.67GWh(不含集采)。这些项目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技术先进,为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积极布局面对构网型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华为、阳光电源、南瑞继保等行业领军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还在市场上推出了多款构网型储能产品。 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还推动了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基于政策环境分析国家层面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构网型储能应用,提升新型储能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支持能力。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地方层面政策响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也纷纷出台支持构网型储能发展的政策措施。西藏、新疆、辽宁、福建等地相继发布了探索建设构网型储能的政策文件,支持构网型储能等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这些地方政策的出台不仅推动了构网型储能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应用,还为全国范围内的构网型储能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图片技术发展趋势系统集成化、智能化未来, 构网型储能系统将朝着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技术手段,实现储能系统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智能调度等功能。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和优化调整,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显现,构网型储能系统的成本将逐渐降低。一方面,通过优化系统设计、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手段降低硬件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系统集成度、减少冗余设备等手段降低软件成本。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构网型储能系统的效率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多场景应用拓展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除了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外,还将广泛应用于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站等新兴领域。通过构建多场景应用体系,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市场格局展望头部企业竞争加剧随着构网型储能市场的不断扩大,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部分头部企业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还将通过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新兴企业崛起除了头部企业外,一些新兴企业也将在构网型储能市场中崭露头角。 这些企业可能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手段打破传统企业的垄断地位,推动构网型储能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产业链协同发展未来,构网型储能产业链将朝着更加协同、高效的方向发展。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 同时,借助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平台组织推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结语 构网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以及近两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预见未来构网型储能将迎来发展爆发期。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需面对技术挑战、成本挑战和市场机制挑战等问题。通过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优化系统设计、完善市场机制等手段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将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欢迎加入社群持续沟通学习
点赞
加热
收藏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