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发布,储能行业迎重大机遇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光伏光伏圈帖子详情
5

《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发布,储能行业迎重大机遇

本帖由北极星储能班长发布于2025-03-13 10:07:39214次浏览0人跟帖

  • 5
  • 214
关注
北极星储能班长
03月13日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了《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该指南明确提出了能源行业标准化的重点方向和工作要求。这份文件不仅被视为能源领域标准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更向外界传递出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储能行业在标准化的引领下,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那么,未来几年,中国储能的发展路径又将如何展开呢?标准化“定调”,储能技术迈向新阶段在这份指南中,“新型储能和氢能”被明确列为重点领域,并对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的标准制定提出了具体计划。这意味着,储能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都将被纳入统一规范体系,行业“野蛮生长”的局面有望得到根本性改变。 电化学储能:安全与效率并驾齐驱锂电池作为当前储能领域的主流技术,其安全性、循环寿命和回收利用问题一直是行业痛点。指南中明确提出要制定“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功能要求”,这将推动电池管理系统、热失控防护等关键技术的标准化进程。此外,指南中的“组件退役回收与再利用”等条款,直接指向了锂电池回收体系的空白, 预示着未来行业或将从生产端开始,建立起全链条的责任机制,确保锂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氢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道路氢能作为一种长时储能的潜在解决方案, 首次在国家级标准文件中被单独列出。指南提出了一系列覆盖氢制备、储存、运输、加注及燃料电池应用的全流程标准。例如,在氢储运环节,将制定泄漏监测标准;在加氢站方面,将规范安全操作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将大幅降低氢能商业化应用的风险,为绿氢在钢铁、化工、交通等领域的广泛渗透奠定坚实基础。 新型技术:探索储能多元化发展路径虽然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目前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但指南将其纳入标准体系,释放出了鼓励技术多元化的明确信号。 例如,对于飞轮储能技术,将制定响应速度标准;对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明确系统效率指标。这些标准的制定将为企业研发提供明确方向,避免重复低效投入,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倒逼”,储能角色实现全面升级指南多次强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而储能正是这一系统的“稳定器”。随着标准化的推进,储能将从辅助服务角色向核心支撑角色转变,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提升系统灵活性在“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指南提出制定大型风光基地的并网标准。当前,由于风光发电的波动性特征,弃风弃光问题较为突出。 储能配套标准的完善,如调频响应时间、容量配置比例等,将直接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以西北某风光基地为例,通过采用“新能源+储能”的标准化模式,弃电率已从15%降至5%以内,显著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虚拟电厂与需求侧管理协同发力指南将“虚拟电厂”、“电力需求侧资源管理”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而储能正是其中的关键节点。 未来,随着用户侧储能充放电策略、与电网互动协议等标准的统一,虚拟电厂将能够聚合分布式储能资源,实现削峰填谷,有效降低电网投资成本。支撑电力市场改革,促进市场化机制完善指南中明确提出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电力交易数据接口等标准的制定要求,为储能参与市场扫清了障碍。 以山东电力市场为例,通过明确储能调频服务的技术标准和收益机制,2023年储能电站日均调用次数增长,市场化收益占增加。这一变化不仅提高了储能电站的经济性,也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2025年后储能发展走向:“从规模化迈向生态化”标准化不仅解决当下储能行业面临的问题,更将重塑行业未来格局。 结合指南导向与行业趋势,2025年后中国储能发展或将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技术路线“分层竞争”,多元化格局初现短时储能领域:锂电池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钠离子电池凭借其资源优势和低温性能优势,有望在户用储能、通信基站等场景分得一杯羹。 长时储能领域: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将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而氢能则有望在工业园区、重卡运输等特定场景实现落地应用。颠覆性技术领域: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实验室技术,在标准的引导下有望加速中试验证进程,为储能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可能。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赋能各领域发展电源侧:“新能源+储能”将成为标配组合,西北、华北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的大型基地配套储能比例或将提升至20%-30%。 电网侧:共享储能模式将逐渐普及,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跨区域调度和优化配置资源。用户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将日益凸显,峰谷价差扩大叠加标准化的安全要求将推动分布式储能项目的爆发式增长。产业链“闭环循环”,推动绿色转型指南中强调了“组件退役回收”和“碳足迹核算”的重要性,这将倒逼产业链向绿色循环转型。 未来,动力电池企业或将与回收企业深度绑定,形成“生产-使用-回收-再生”的闭环产业链;而氢能领域则需建立绿氢认证体系,确保全生命周期的减排真实性,推动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能否破解行业痛点?尽管标准化为储能行业注入了强心剂,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成本压力:虽然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逐年下降,但标准的提升可能增加初期投入成本(如安全防护配置等)。 如何平衡标准的严格性与经济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迭代风险:标准的制定周期较长,而储能技术迭代速度迅猛,如何避免标准“刚发布即过时”的风险是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国际竞争挑战:指南提出了“对标国际标准”的要求,但中国储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仍需应对欧美市场的技术壁垒。结语《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的发布, 标志着中国储能行业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入“质量提升”新阶段。标准化不仅是技术规范的集合体,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未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 储能有望从能源系统的“配角”成长为“主力军”。 欢迎大家加入社群持续沟通交流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