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节点驱动下的光伏产业链博弈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光伏光伏圈帖子详情
6

政策节点驱动下的光伏产业链博弈

本帖由北极星储能班长发布于2025-03-17 10:26:1572次浏览0人跟帖

  • 6
  • 72
关注
北极星储能班长
03月17日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叙事中,光伏行业一直是关键的主角。进入2025年,这一行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政策节点如汹涌浪潮,重塑着行业规则,引发了产业链上的激烈博弈,一场生死竞速已然拉开帷幕。 政策节点:430/531成“生死分水岭”2025年4月30日(430节点)与5月31日(531节点)宛如两颗重磅炸弹,成为光伏行业的“政策风暴眼”。在430节点前备案的工商业/户用项目,若能顺利并网,尚可继续享受全额上网电价+补贴的政策福利。然而,其中6MW以上的工商业项目却被强制要求采用“自发自用”模式,户用领域更是对“自然人代持”现象展开严查。 而到了531节点之后,新增项目全面迈入电力现货市场,补贴彻底成为历史,电价完全由市场的供需竞价来决定。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犹如一记重锤,倒逼整个光伏行业从过往依赖政策扶持的“温室”中走出, 加速向“市场驱动”转型,同时也为低效产能敲响了丧钟。政策逻辑与市场反应图片抢装潮下的价格过山车政策窗口期引发了一场疯狂的抢装潮,光伏组件价格如同脱缰野马,从原本的0.65元/W一路飙升至0.73元/W以上,部分热门型号甚至逼近0.8元/W。 与此同时,各类辅材价格也跟风上涨,涨幅在5%-15%之间。在陕西、河北等地,电网为了确保430前项目的优先接入,使得部分项目的并网周期大幅延长,达到2-3个月之久。这种并网时间的拉长,不仅增加了项目的建设成本,也让许多企业的资金周转面临更大压力。区域分化加剧不同区域在政策影响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在A类消纳强区域,如经济发达、电力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工商业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仍能维持在8%-10%的可观水平。然而,在C类消纳弱区域,以西北为典型代表,若项目未配备储能设施,其IRR可能会惨跌至5%以下。 这种区域间的巨大差异,使得光伏项目的投资布局变得更加谨慎,企业需要综合考量区域消纳能力、政策环境以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供应链危机:产能过剩与价格内卷的恶性循环截至2024年末,全球光伏产能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一举突破1200GW大关。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际市场需求仅为600GW,供需失衡状况达到了历史峰值。尽管政策窗口期在短期内推高了市场需求,但从长远来看,这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隐忧。图片价格雪崩与利润压缩P型多晶硅料、TOPCon电池片等关键产品价格遭遇雪崩式下跌,跌幅高达40%-60%。这直接导致组件的利润空间被无情压缩,超过90%的利润消失殆尽,使得2024年整个光伏产业链陷入负毛利的困境。 以硅料为例,价格从曾经的高位30万元/吨一路自由落体,直至跌至如今的4万元/吨。而组件龙头企业的净利润也大幅缩水,仅为0.03元/W,与2021年相比,这一数字仅为当时的1/10。利润的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计划。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在价格战的硝烟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陷入生存困境。辅材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大幅延长,超过200天,这意味着企业资金回笼缓慢,运营资金紧张。某中大规模主材企业的应付周期更是长达615天(近2年),资金链濒临断裂。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超过29家知名光伏企业因不堪重负而宣告破产,整个行业笼罩在一片悲观氛围之中。技术迭代加速:TOPCon主导与钙钛矿冲击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压力,犹如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光伏行业加速技术升级的步伐。2025年,成为了光伏技术路线分化的关键转折点。TOPCon市占率飙升在众多技术路线中,TOPCon技术脱颖而出,2025年其市场占有率预计将突破80%。目前,TOPCon技术的量产效率已经达到了26.2%,表现十分亮眼。 不过,BC(背接触)技术也在悄然崛起,凭借隆基、爱旭等行业巨头的大规模产能扩张(预计50GW),一旦成本进一步下降,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竞争。钙钛矿商业化突破钙钛矿技术在实验室层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效率已经成功突破33%。这一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尤其是在分布式场景中,有望率先实现落地应用。据预测,钙钛矿组件的成本未来可能降至0.5元/W,其独特的柔性特性更是为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兴应用场景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光伏与建筑的融合更加紧密、高效。产能出海与新兴市场机遇面对国内产能过剩的困境以及日益高筑的贸易壁垒,头部光伏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加速海外建厂布局。 2025年,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增速高达28.4%。同时,我国组件出口量也达到了238.8GW,同比增长12%,海外市场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希望。贸易壁垒升级美国对华多晶硅加征50%关税,欧盟碳关税(CBAM)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准入设置了重重限制。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严重影响了中国光伏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为了规避风险,众多企业选择在东南亚等地建厂,利用当地的政策优惠和资源优势,继续拓展海外业务。海外产能扩张东南亚四国的电池产能占比从2023年的15%迅速攀升至2025年的30%,成为全球光伏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此外,欧洲《清洁工业协议》中高达千亿欧元的氢能投资计划,为光伏+储能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可以借此东风,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的战略目标。技术、模式与风险的博弈在政策、市场、技术的三重绞杀下,光伏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在这场生死竞速中存活下来并脱颖而出,企业必须以技术为王、模式创新与风险管控为核心策略。技术壁垒构建头部企业纷纷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如隆基推出的HPBC2.0技术,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专利诉讼也成为企业巩固技术优势的重要手段,晶科与隆基之间的全球专利战,便是行业内技术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缩影。通过专利保护,企业能够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商业模式创新虚拟电厂、隔墙售电、光储直柔一体化系统等新兴商业模式,正逐渐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在河北试点中,通过聚合分散的光伏项目参与电力交易,不仅提高了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还降低了中小开发商的市场风险,为行业发展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风险对冲工具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企业积极利用绿电ABS、碳配额质押贷款等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此外,长期购电协议(PPA)的签订,能够帮助企业锁定未来收益,有效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 欢迎大家加入社群持续沟通学习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