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号文解读(四):储能强制配建取消:市场化倒逼下的灵活资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光伏光伏圈帖子详情
1

136号文解读(四):储能强制配建取消:市场化倒逼下的灵活资

本帖由北极星光伏班长发布于2025-04-15 10:33:5391次浏览0人跟帖

  • 1
  • 91
关注
北极星光伏班长
04月15日
 

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简称“136号文”),明确取消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政策。这一政策调整标志着持续近8年的行政性配储机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迈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政策松绑:从“强制配储”到“按需配置”的逻辑重塑政策背景与核心变化强制配储政策曾是中国储能产业高速增长的关键引擎。 2020年以来,全国近30个省(区、市)将配储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的前置条件,推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在2024年达到43.7GW,同比增长126.5%。 然而,政策驱动的副作用逐渐显现: 经济性矛盾:配储成本占新能源项目总投资的10%-15%,但储能利用率不足20%,导致企业投资回报率低下;资源配置低效:部分地区为满足政策要求盲目配储,出现“建而不用”现象,加剧资源浪费;技术同质化:低价竞争催生低质产能,部分储能系统存在安全风险。 136号文的出台,旨在通过市场化机制重构储能配置逻辑:价格形成机制:新能源电量全面入市,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增量项目引入竞价机制对冲波动风险;收益模式多元化:优先调度新型储能、建立容量补偿机制,鼓励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 区域差异化配置:资源向新能源消纳困难区域倾斜,支持独立储能电站、共享储能等模式。行业阵痛与长期机遇:储能企业的“冰火两重天”短期冲击:订单萎缩与产能出清强制配储政策的取消对行业短期内形成显著冲击:需求骤降:光伏项目配储需求预计下降70%,上半年储能企业面临订单缩减、库存积压压力;产能调整:依赖补贴的中小企业加速退出,头部企业通过技术优势巩固市场份额(如宁德时代布局钠离子电池); 市场分化:大储(发电侧、电网侧)短期承压,工商业储能(中储)和户用储能(小储)成为新增长点。长期利好:市场化倒逼高质量发展政策松绑将推动行业向“价值驱动”转型:技术创新加速:液流电池、构网型储能等长时技术商业化提速,系统效率与安全性提升;商业模式重构:峰谷价差套利(如浙江工商业储能价差1.1元/度)、容量租赁、辅助服务收益成核心盈利点;区域市场深耕:企业需逐省分析电网特性与发电集团需求,定制化开发储能解决方案。替代方案崛起:虚拟电厂与需求侧响应的经济性突围在强制配储退场背景下,虚拟电厂(VPP)和需求侧响应(DR)凭借灵活性与经济性优势,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调节资源。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的“隐形电厂”虚拟电厂通过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可调负荷等资源,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其经济性体现在:资源聚合效益:降低单个用户参与市场的门槛,提升整体响应能力(如广东虚拟电厂项目可调度负荷达1.2GW); 多元收益模式:峰谷套利:通过电价差实现收益(如江苏虚拟电厂单日套利收益超百万元);辅助服务:参与调频、备用市场获取补偿(华北调频市场补偿标准达6元/MW·h);绿电交易:高比例新能源聚合提升溢价空间(如浙江绿电溢价0.05-0.1元/度)。成本优势:国网测算显示,虚拟电厂满足5%峰值负荷的成本仅为火电调峰的1/8。需求侧响应:价格信号激活用户灵活潜力需求侧响应通过动态电价激励用户调整用电行为,其经济价值体现在:削峰填谷:降低电网尖峰负荷投资(如上海需求响应项目减少峰值负荷3GW,节约投资超20亿元); 风险对冲:平抑电价波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江苏试点用户电费降幅达15%);社会效益:减少弃风弃光(如山东需求响应提升新能源消纳率5%)。经济性对比方案初始投资收益周期适用场景核心优势传统储能高5-8年新能源配储、电网调峰调节能力稳定虚拟电厂中2-3年工商业园区、城市负荷中心资源聚合、收益多元化需求侧响应低即时高电价敏感度用户灵活性高、成本低挑战与对策: 构建市场化生态的三大关键政策协同:完善补偿机制与市场规则容量补偿:参考抽水蓄能定价机制,给予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如山东试点0.3元/W·年);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扩大调频、备用服务规模,明确储能参与规则(如南方区域调频市场容量占比提升至10%);绿电-储能协同:推动“新能源+储能”一体化交易,实现绿电溢价与储能收益联动。技术创新:突破长时储能与智能调度瓶颈长时储能技术:研发液流电池(如大连融科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压缩空气储能(如张家口300MW项目);数字化平台:构建虚拟电厂智能调度系统(如腾讯云能源互联平台),实现资源实时优化;安全标准:建立电芯-系统-场站三级安全体系,推广火灾预警与热失控管理技术。商业模式:从“单一售电”到“综合能源服务”能源聚合商崛起:如特斯拉Powerwall+SolarRoof模式,提供“设备+运营”一体化服务;共享储能:通过容量租赁(如宁夏共享储能租赁费0.2元/W·年)降低用户初始投资;碳资产开发:将储能减碳量纳入CCER交易,拓展收益来源(如广东试点项目碳收益超百万元)。未来展望:储能行业的“黄金十年”尽管短期阵痛难免,但136号文为储能行业开辟了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产值超2万亿元, 2030年近4万亿元;技术路线: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等新技术将逐步商业化,形成多技术并存格局;全球化布局:头部企业加速出海(如宁德时代欧洲储能项目超5GWh),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结语储能强制配建的取消,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市场化倒逼下,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等灵活资源的崛起,不仅重构了电力系统的调节逻辑,更催生了万亿级的新经济生态。 未来,唯有以技术创新锚定价值、以商业模式激活市场、以政策协同护航转型的企业,方能在这场能源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