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和可再生能源加速并网,我国电力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市场主体数量激增。截至2024年12月,注册经营主体累计超74万家,居全球首位;零售侧注册售电公司数量近4000家,近60万家零售用户通过零售市场购电。(数据来自国家能源局)但面对分布式能源爆发式增长、新型商业模式涌现以及政策持续松绑,一个问题备受关注:当前的电力交易市场还能容纳多少发、售、用电企业?#市场现状:规模扩容与主体激增#1、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已突破6.5万亿千瓦时,市场主体数量呈指数级增长。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攀升至62.7%,较2023年提升1.3个百分点。2023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达5.7万亿千瓦时,较2016年的1.1万亿千瓦时增长超5倍。 ◾以广东为例,2022年省内电力交易规模达5500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80%以上; ◾山西、江苏等省份亦通过放开用户准入将交易规模推升至千亿量级。 2、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注册主体类型从传统发电企业、电网公司,扩展至售电公司、分布式能源运营商、虚拟电厂、工商业用户等。例如: ●分布式能源企业:通过“隔墙售电”政策,可在110千伏内就近售电,覆盖3.6万亿千瓦时市场。●售电公司:截至2024年3月,全国在进行或已结束年度公示的售电公司数量为1584家,各地区要求不同,例如江苏要求年签约电量达4000万千瓦时即可入场。 ●中小用户: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商业用户可直接参与交易,其余可通过售电公司代理。 3、新能源占比攀升: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电量比例预计达38%,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将突破12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5%。新能源企业的涌入,既扩大了市场总盘子,也改变了市场结构。#市场容量现状:区域分化显著,绿电成新增长极#根据2024年数据,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强省的电力交易规模稳居全国前三,其中江苏年度省内交易电量超47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量的7.2%。这些地区凭借庞大的工业用电需求,已形成相对饱和的竞争格局,但对新能源配套服务商、综合能源服务商仍存结构性缺口。新疆、山西、四川等能源输出大省则呈现爆发式增长。以新疆为例,2024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5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其中绿电交易占比突破10%。这类区域对风、光发电企业及储能运营商的需求持续扩大,尤其110kV以上新能源电站的入市比例已提升至70%-90%。 ✅区域容量差异对比(2024年数据)地区交易电量(亿千瓦时)市场主体增速核心增长点江苏47008%工业负荷侧服务新疆1449.9542.59%新能源消纳广东6500(2025年预测)15%现货市场扩容 ✅省级市场的“红海-蓝海”图谱(数据截至2025Q1)区域售电公司饱和度增量机会点广东142%(现存618家/容量435家)虚拟电厂聚合商浙江89%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商蒙西53%燃煤自备电厂转型售电海南32%跨境电力贸易商#政策松绑:准入放宽与机制优化#政策持续释放红利,为更多主体打开市场大门: 1、用户准入条件大幅放宽●电压等级限制逐步取消,10千伏及以上工商业用户可直接参与市场。●年用电量门槛从500万千瓦时降至无硬性要求,中小用户可通过“打捆”或售电代理入场。●公共服务行业(如铁路、市政)被鼓励参与交易,进一步扩大用户基数。 2、交易机制创新 ●中长期+现货市场:山东、广东等省建立“中长期稳规模、现货现价格”的机制,为波动性新能源提供套期保值工具。●辅助服务与容量市场: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交易规模扩大,火电灵活性改造企业、储能运营商成为新增长点。●分布式交易试点:探索配电网级高频、小额交易,解决“隔墙售电”落地难题。 3、新能源政策倾斜●集中式风光项目被要求“应进尽进”市场,2021年起签订市场化合同的新能源企业享有优先消纳权。●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可申请合法售电资质,实现“发配售一体化”。 #技术驱动:分布式与虚拟电厂重塑市场格局# 1、分布式能源的增量空间根据政策测算,分布式能源可参与的市场规模达3.6万亿千瓦时,对应潜在市场主体包括:●工商业屋顶光伏:企业自建电站后,富余电量可售予周边用户。●小微燃气发电与生物质项目:个人或社区运营主体通过电网过网费机制实现盈利。 2、虚拟电厂整合长尾资源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可调负荷,形成“去中心化”交易单元。 例如:●负荷集成商可代理中小用户参与实时市场,提升议价能力。 ●区块链技术保障高频小额交易安全,推动场外市场发展。 3、数字化工具降低参与门槛智能电表、电力交易平台及AI辅助决策系统,帮助中小主体优化报价策略,减少信息不对称。#市场容量还有多大?#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以下因素可能制约容量进一步扩张: 1、局部市场垄断风险部分区域出现发电企业“价格联盟”、电网企业非市场化干预等问题,挤压新主体生存空间。 2、过网费与交叉补贴难题分布式项目需缴纳电网过网费,若装机超过区域平均负荷,费用成本可能陡增。此外,工商业用户承担的交叉补贴尚未完全剥离,影响价格信号有效性。 3、监管与信用体系待完善售电公司“吃价差”乱象、用户违约风险等,需通过履约保函、信用评级等机制规范。 4、系统平衡压力新能源高占比下,现货市场出清难度增加,对灵活性资源需求激增,若配套机制滞后,可能引发弃电或电价剧烈波动。综合政策目标与技术趋势, 电力交易市场仍具显著扩容空间: 1、主体数量:若保持23.9%的年增速,2025年注册主体或有一定突破,其中分布式运营商、虚拟电厂、零售用户占比将超50%。2、交易电量:预计2025年市场化电量占比达70%-80%,对应规模约8万亿千瓦时,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分布式及跨省交易。3、结构优化:现货与辅助服务交易占比提升至30%,容量市场、绿色电力交易等新品种将吸引更多主体。#2025-2027年市场主体增长预测#年份发售用企业总数年复合增长率生存门槛20258500家12%年交易量6亿千瓦时20269200家8%年交易量8亿千瓦时202710000家5%年交易量12亿千瓦时#三大扩容方向# 1、绿电交易扩容2025年全国绿证交易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千瓦时,环境溢价机制将吸引更多新能源企业、跨国制造集团入场。 2、现货市场深化现货试点省份,日内交易频次将从15分钟级向5分钟级进化,对企业的实时响应能力提出毫米级要求。 3、虚拟电厂崛起聚合商通过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可调负荷,可形成等效200-500MW虚拟机组参与市场,开辟轻资产入市新路径。 #企业应对策略# 发电企业:重点布局"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通过参与调峰辅助服务获取补偿收益。售电公司:开发负荷聚类算法,为中小用户提供"标准化套餐+个性化优化"组合服务。 电力用户: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用能管理系统,将空调、照明等负荷转化为可交易资源。结构性机会窗口2025年:现货市场全面铺开催生高频交易服务商2026年: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孕育县域能源服务商2027年:绿电跨境交易规则落地激活边境贸易商 #结语# 这个市场永远需要新玩家,但只需要能创造新价值的新玩家。电力交易市场远未饱和,但扩容速度将取决于政策执行力、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公平性。对企业而言,抓住分布式、虚拟电厂及数字化机遇,将是抢占市场红利的关键。 欢迎大家加入社群持续沟通学习
点赞
加热
收藏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