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工商储篇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能源服务储能圈帖子详情
0

2025全球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工商储篇

本帖由北极星储能班长发布于2025-04-21 16:09:4129次浏览0人跟帖

  • 0
  • 29
关注
北极星储能班长
4小时前
 

根据EESA数据库统计,2017年以来全球储能装机持续高增,近五年(2019-2023)平均增速为93%。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约188.5GWh,同比增长80%。其中,中国新增储能装机107.1GWh,约占全球储能新增装机的57%,是推动全球储能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国新型储能制造业也乘风而起,全球领先。 从应用场景方面来看,2024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3.74GW/8.2GWh,在我国新型储能装机结构中占7.7%(装机能量口径),其中工厂配储是最主要的场景,虽说占比不足10%,但可挖掘的场景和项目空间巨大。 根据《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工商业储能针对不同场景有着两种不同的集成方案,其一为针对低压400V接入的小型工商业储能场景的“All-in-One”一体机方案,其二为针对中压10kV接入的大型工商业储能场景的集装箱方案。针对于小型工商业储能场景,通常容量低于5MWh,因其需求灵活、空间受限的特点,普遍采用“All-in-One”高度集成化设计。通过将电池Pack、双向变流器(PCS)、EMS,配电,温控系统、消防系统等集成于单个机柜内,实现紧凑化布局和快速部署。一体机支持多机并联和灵活扩容,满足了工商储的复杂应用场景以及提升了投资商的资产灵活性已经成为了工商储场景下的主流技术。针对于大型工商业储能场景,通常容量高于5MWh,主流技术路线是以单体容量在3MWh-5MWh的集装箱电池舱和功率仓来适配高压并网需求。集装箱方案大容量项目中更具成本优势,同时便于运输和集中管理,但也面临着设备散热和维护难度增加的问题。两种集成方案各有优劣势,需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灵活选择。随着技术发展及市场需求的扩大,更多用户侧场景的深度挖掘,工商业储能集成技术未来将呈现出以下几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物理形态稳定,功能模块优化。尽管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储能系统集成的物理形态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一体机和集装箱方案因其各自的优势,将继续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在提高集成度、优化散热设计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作用,但基本的集成形态将保持稳定。 趋势二,长循环电芯提升全生命周期收益。目前市场上主流储能产品,一般是承诺电芯层面6,000次循环后SOH≥80%,8,000次的循环后SOH≥70%,基于两充两放的场景下,第八年左右就需要进行补电,这个技改成本在整个财务模型里面,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回报期没有影响,但是基于后续电芯和系统物理形态的改变,补电其实就等于换系统,因此对于整个项目的全投资收益率以及全生命周期累计净现金流影响很大。基于现在15年的EMC周期以及未来越来越多光储一体化场景的应用,10000次循环、甚至于15000次循环的长循环电芯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势。目前市面上已有厂家推出过15000次,SOH≥70%的长循环电芯,比如厦门新能安科技,经过测算,相比于常规电芯,在两充两放的峰谷套利模式下,15年全生命周期收益可以提高至少3%以上。 趋势三,安全系统升级:监控-预警-保护三位一体。储能系统安全性是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现有的安全技术通过电气保护、电芯级监控、柜体消防系统等保证电站安全。未来,这些技术将向更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监控的颗粒度变小,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测;通过将电芯、柜体以及场站的消防系统更好的集成,来提高对火灾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趋势四,BMS、PCS、EMS高度集成。BMS、PCS和EMS的软件集成是提高储能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未来,这些系统的软件集成将趋向于形成一个统一的控制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处理和智能决策。这种集成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储能系统的运行策略 趋势五,EMS控制策略演进。储能系统集成方案演进中,储能EMS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中枢,其未来的发展将深刻影响储能行业的整体格局,智能化的控制策略和更加友好的人机交互是目前EMS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为了满足电力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复杂的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首先是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EMS可以通过实时分析运行工况、电价波动、负荷需求等多种变量,自动调整储能系统的运行模式;同时可以利用AI算法对储能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未来,EMS甚至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复杂的能量调度任务。 同时,伴随光伏、风电、柴发以及各种负载等共同接入,或是参与VPP调度,EMS也需要支撑这类复杂场景下的智慧能源管理,实现用户的用能最优。智能化是运行策略的不断演进,而更加友好的人机交互则是为了让非技术人员也能便捷地操作和管理储能系统,注重用户体验。比如更加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可视化界面、语音助手、移动终端支持等,让用户和能源的链接更加紧密。 欢迎大家加入社群持续沟通学习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