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储能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能源服务储能圈帖子详情
0

2025全球储能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

本帖由北极星储能班长发布于2025-05-14 13:57:3424次浏览0人跟帖

  • 0
  • 24
关注
北极星储能班长
6小时前
 

当前储能技术形式多样,涵盖抽水储能、氢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以及现阶段占比最高的锂离子电池。 抽水储能功率大、技术成熟,适合大规模储能需求,但选址受地理条件限制;氢储能能量密度高、可跨领域应用且绿色环保,但能量效率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液流电池安全性高、生命周期性价比高且环境友好,但能量密度低,初期投资大; 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容量大、清洁环保且寿命长,但效率低且选址要求严格; 飞轮储能瞬时响应快,能精准跟踪负荷变化,但能量密度有限,静态损失较大。在众多储能形式中,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凭借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和高能量效率等优势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好、性价比最高的主流储能形式。 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迅速增长,储能市场迎来了广阔发展,锂电储能作为当前最主流的储能形式,也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爆发增长。 储能电芯作为锂电储能最核心、成本占比最高的组成部分,其技术趋势对行业发展影响深远,从储能系统出发可以预判储能电芯发展方向,核心指标是安全、性能、成本。安全是最重要的指标,对电池的挑战也最大。目前,用于储能系统的电芯有 一些滥用测试,但确定性的测试是无法表征不确定性的失效,相比于实验室环境的滥用测试,储能电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应用场景和失效模式。 目前储能电芯的失效模式主要分为5类, 一是电芯内部激源,包括金属异物混入、极片制造缺陷和电芯一致性差; 二是面临系统电气冲击,包括电气元件、直流侧短路、冷却液泄露和电连接松动; 三是机械冲击,包括运输、安装和维护中电芯跌过和碰撞; 四是环境管理不当,包括高湿、多粉尘、高盐雾和可燃性气体环境; 五是管理系统异常,包括监测误差、管控滞后和管理系统运行配合度差。 这需要做好本征安全、应用安全、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等多重安全设计,提升产品应用安全边界管理及制定合理应用策略,增强产品安全保障和安全识别前置能力。电芯本征安全包括材料安全设计和电芯结构设计,电芯应用安全包括评估好电芯电流、电压和温度的应用边界,同时还要做好被动安全技术,目前有无热扩散防护技术、高压绝缘防护技术和极限滥用安全防护技术,主动安全技术也很重要,可以结合安全预警识别、大数据云平台监控和智能安全技术提高电芯应用的安全性。 成本方面,储能电池的市场单瓦时价格不断降低,同时对性能和循环寿命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降低储能平准化度电成本LCOS,从电芯角度一是需要提升能量密度以降低系统集成成本、土建和运输成本以及相关维护成本,二是提高电芯寿命,增加生命周期能量吞吐量,减少或消除电芯的替换,三是提升电芯能效,降低充放电的损耗。 展望TWh时代,未来储能电芯将会有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能量密度的继续提高,除了正负极材料的持续优化,通过叠片技术、补锂技术和工艺优化等技术研发和改进,能量密度也有望再提高;二是追求极致安全,“热电分离”技术、散热技术和先进绝缘技术等技术涌现,新设计和技术不断引入到电芯安全设计中,为储能保驾护航;三是智能化,随着大量AI技术的兴起,可以实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智能视觉监测,对电芯的温度、电压和膨胀力的智能监测,发展未来智能安全预警等智能技术。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