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绿电直连+独立储能,“1+1>2”的盈利模式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储能储能圈帖子详情
5

政策利好:绿电直连+独立储能,“1+1>2”的盈利模式

本帖由北极星储能班长发布于2025-07-01 14:36:35201次浏览0人跟帖

  • 5
  • 201
关注
北极星储能班长
前天
 

01政策东风已来 1、《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2025年5月)文件从国家层面为“绿电直连”定了规矩,明确了操作路径,相当于给了“绿电直连+储能”一个正式的“名分”。产权分界:明确并网型项目与公共电网的产权界面,形成“物理隔离+市场联通”双轨机制,保障电网安全。市场地位:绿电直连项目可整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余电上网比例上限为20%(现货市场未连续地区禁止反送)主体开放:允许民营企业、合资企业投资,豁免新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证,降低准入门槛。灵活性机制:支持存量负荷通过压减自备电厂出力实现绿电替代,新增负荷可配套新能源项目。 2、《“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储能政策这些政策明确了独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并为其参与电力市场、获得多重收益(如容量电价、辅助服务补偿等)打开了通道。 3、电力现货市场改革不断深化随着各地电力现货市场的铺开,电价一天内会出现多次波动,峰谷价差逐渐拉大,这为储能通过低买高卖的“削峰填谷”套利创造了广阔空间。 4、绿色电力证书(绿证)交易机制完善政策明确了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唯一凭证,强化了绿电的环境价值,让“绿色”更值钱风电和光伏发电具有天然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天有不测风云”,风不吹、没有光的时候就发不了电。而工厂生产线等用户的用电需求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独立储能就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完美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平滑出力,保障供应:在光照充足、大风劲吹时,将富余的绿电储存起来;在绿电出力不足或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出来,确保用户稳定用能。提升绿电自用比例:通过储能的调节,可以最大限度地让用户使用自己配套的绿电,减少从大电网购电的依赖,从而降低用电成本,也让“绿色身份”更纯粹。 02什么是“绿电直连”? 举个例子:米其林餐厅有一位对食材来源有极高要求的餐厅主厨,希望所有蔬菜都由固定的有机农场专供,以确保品质和“血统纯正”。“绿电直连”在电力世界里做的就是类似的事情。简单来说,绿电直连就是指风电场、光伏电站等新能源项目,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发的电一股脑儿全卖给国家电网,再由电网统一输配给千家万户。而是拉一根或几根“专线”,直接将绿色电力点对点地供给特定的、单一的大用户,比如一个高科技数据中心、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制造工厂,或者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实现了源(绿色发电方)荷(用电方)的精准对接,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物理可溯源” 。用户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我今天用的电,就是来自某某地方的那个光伏电站发的”,这对于那些需要向国际社会或下游客户证明自己使用了100%绿电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根据项目与大电网的关系,绿电直连主要分为两种模式:并网型:这是主流方式。整个“绿电直连”系统(包括新能源电站、专线和用户)会接入大电网。当绿电不够用时,用户可以从大电网买电作为补充;当绿电有富余时,也可以(在政策允许下)卖给电网。这种模式更灵活,也更安全可靠。离网型:这种比较少见,通常适用于偏远地区或特定场景。整个系统完全独立于大电网运行,自给自足。 人家也是有自己的技术要求的,别乱来哈!专线建设:通过35kV或110kV专用线路连接新能源电站与用户,缩短输电路径(如江苏试点项目缩短输电距离30%)。储能配置:配套锂电池储能,平抑新能源波动性,提升供电可靠性。(如江苏项目需配置10%-20%储能)智能调控:应用智能电表、负荷管理系统,实现源荷实时互动。满足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要求的四可要求,否则可能威胁电网稳定(如山西要求项目执行安全防护规定)。 03绿电直连的价值和收益在哪? 1、对于用电企业绿色身份证:打破贸易壁垒,随着欧盟“碳关税”(CBAM)、新电池法等绿色贸易政策的实施,出口企业如果没有使用足够比例的绿电,产品可能面临高额关税或被市场禁入。绿电直连提供了最直接、最无可辩驳的绿电使用证明,是企业出海的“护身符”。稳定长期用能成本:通过与新能源电站签订长期的购电协议(PPA),企业可以锁定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用电价格,有效规避电力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提升品牌形象与ESG评级:在全球追求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使用100%绿电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价值和吸引投资者的重要砝码。 2、对于发电企业(新能源项目)锁定优质客户,保障消纳:不用再担心发的电上网难、或者在电力市场中“贱卖”。通过直连模式,找到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大买家”,收益预期更加明确,也更容易获得项目融资。获取“环境溢价”收益:由于绿电直连的电具有“绿色身份”的附加值,其售价通常会高于普通的煤电上网电价。这部分高出的价格,就是发电企业通过出售“绿色属性”获得的额外收益。 3、对于新能源产业促进就近消纳,减少能源浪费:在新能源富集的地区,通过直连模式将电力就地转化为产业优势,避免了远距离输电的损耗和对大电网的冲击。创新电力市场模式:推动了“源网荷储”(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一体化发展,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探索。 04“1+1>2”的赚钱之道基础收益:来自“绿电直连”对内:节省电费(主要模式)电价协议收入:发电方与用电方签订长期购电协议(PPA),约定一个固定的电价。这个电价通常会低于用户从电网直接购电的平均价格,但高于发电企业的纯发电成本。这部分是项目最稳定、最基础的现金流。用户与发电方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PPA),锁定电价与电量(如江苏试点要求自发自用比例≥60%)。 节省的输配电价和附加费:由于是“专线”直供,部分原本需要交给电网的输配电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可能会得到减免(具体根据各地政策核算),这部分也构成了企业的“隐性收益”。对外:参与市场交易(补充模式)余电上网收入:在满足用户需求后,若还有富余的绿电(尤其是在配置了储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并网点卖给电网,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获得这部分售电收入。 增值收益:来自“独立储能”独立储能的加入,让整个项目从一个单纯的供电系统,升级为了一个具备电网互动能力的“智能能源系统”,从而开辟了全新的收益渠道:电能量交易:这是储能最核心的盈利模式。在电价低谷时,无论是富余的绿电还是从电网买的低价电给储能充电;在用电高峰、电价昂贵时,将储存的电释放出来供用户使用或卖给电网。这个“差价”就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容量补偿/电价:部分省份为了鼓励储能建设,会给予独立储能电站类似火电厂的“容量电价”补偿。 只要储能系统处于可用状态,无论是否充放电,都能拿到一笔“固定工资”,以保障其基本收益。电力辅助服务收入调峰、调频服务:电网的频率和电压需要实时保持稳定。独立储能响应速度极快(毫秒级),可以像一个“稳压器”和“平衡器”,快速响应电网调度指令,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并获得相应的补偿费用。这是技术含量较高,但收益也颇丰的一块业务。 欢迎大家进群持续沟通交流~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