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136号文执行期限与机制电量解读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光伏光伏圈帖子详情
6

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136号文执行期限与机制电量解读

本帖由北极星光伏班长发布于2025-07-10 13:57:5557次浏览0人跟帖

  • 6
  • 57
关注
北极星光伏班长
前天
 

136号文"执行期限"到期后,你的电往哪卖光伏人必读的136号文生存指南光伏行业的朋友们,最近是否被136号文中提到的"执行期限"搅得心神不宁? 最近有人留言问小编:"执行期限到期后,我们的保障电量就彻底清零了吗?"这句话道出了光伏人的集体焦虑。当“执行期限”四个字与项目收益挂钩,自然牵动着无数光伏人的神经。政策文件中的"执行期限",远非一个简单的日期标注那样简单。这"执行期限"绝不等同于某些项目补贴截止期,它本质上是一段重要的制度过渡安排。核心目的很清晰:就是要给特定历史时期建成的光伏项目(特别是那些曾经享受过国家度电补贴的光伏项目),一个逐渐习惯市场水温的缓冲期。 那么,当保护期结束,保障电量是否瞬间清零?市场大门完全敞开的同时,是否意味着所有电站都必须立刻投入残酷的竞价厮杀?这其中的过渡与衔接,才是真正牵动人心的核心问题。从我们梳理的全国多省份实际执行案例来看,政策到期通常意味着结构转型而非简单取消。 01告别"保护伞":执行期限的本质是双轨制的终结让我们深入剖析"执行期限"的本质。它绝非凭空设置的日期,而是国家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市场化建设的必然产物与关键步骤。近年来,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文件,清晰地勾勒出"计划电"向"市场电"转型的坚定路线图。其核心逻辑在于:逐步缩减计划电量比例,持续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与范围。在这个宏大背景下,"执行期限"被赋予了明确的历史使命——它标志着特定保障性收购政策(如针对特定类型或时期投产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保障小时数)的正式退出时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后,相关项目将不再享有原有的"机制电量"保障,其发电量将主要通过市场化途径进行消纳与定价。核心价值:"执行期限"提供了清晰可见的政策预期,如同一个明确的倒计时牌,提前告知所有市场参与者:当前的政策保护并非永恒不变,市场化才是终极归宿。这为光伏投资方、电站运营方留出了宝贵的战略调整与能力建设窗口期。 02保障清零?执行期限到期后的三种可能走向当执行期限的钟声敲响,保障电量是否瞬间"归零"?答案远非简单的"是"或"否"。 根据各地政策执行的历史经验和当前改革态势,我们预判执行期限到期后可能呈现三种主要情形: 1平稳过渡,保障电量自然退出这是最符合顶层设计初衷的情形。在电力市场机制成熟、配套规则健全、市场主体适应度高的地区,执行期限一到,原有的保障小时数或保底电量政策即告终止。相关光伏项目的全部电量,将完全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包括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绿电交易等多元化渠道)进行消纳和结算。此时,原有的"机制电量"实质上实现了清零。电站收益将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发电成本、竞价策略以及绿电环境价值等因素共同决定。这要求电站必须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与风险应对能力。 2缓冲设计,设置递减过渡期考虑到市场建设的复杂性和部分项目的实际情况,部分地方政府或电网公司可能会采取更审慎、更温和的退出策略。典型做法是在执行期限到期后,设置一个明确的"递减过渡期"(例如1-3年)。在这个过渡期内,保障性电量(或保障小时数)并不会立即清零,而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比例逐年递减。例如,某地政策可能规定:过渡期第一年,保障电量为原水平的70%;第二年降至40%;第三年降至10%;之后完全退出。核心目的:这种设计的核心目的是"软着陆"。它给予电站更充分的适应时间,避免因政策"急刹车"导致收益断崖式下跌,引发系统性风险。但同时,递减趋势本身就在不断强化市场信号,持续倒逼电站提升市场竞争力。 3政策衔接,旧保障与新机制并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尤其是当新的、更符合市场化方向的扶持机制(如容量补偿机制、稀缺电价机制、绿证与绿电交易协同机制)尚在建设或试点阶段时,原有的保障性政策可能会以某种形式延续,或与新机制并行一段时间。这种情形下,执行期限到期后,"机制电量"可能并未完全消失,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或转换了存在形式。例如:原有的固定小时数保障,可能转化为参与特定市场交易品种(如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准入门票"或优先权其价值被折算并入新的容量补偿或绿证收益框架中核心特征:这种模式强调"衔接"而非"断裂",旨在确保政策连续性,避免市场真空,但其最终目标仍是引导项目全面融入市场体系。 03市场化浪潮下,光伏电站的求生之道当"执行期限"的倒计时开始,无论最终走向哪种情形,"市场化能力"都将成为光伏电站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前布局,在保护伞撤去后依然笑傲市场? 关键在于以下能力的锻造:策略一:数据驱动,精准预测与交易决策告别保障,意味着收益与市场波动紧密挂钩。建立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是生存基石。精细化功率预测:投入先进的气象数据源、AI预测模型,大幅提升短期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洞悉市场脉搏:深度分析历史交易数据,理解区域市场供需规律、价格波动特性智能交易辅助:探索引入或自建交易辅助决策系统,为交易员提供量化依据 策略二:拥抱多元化交易品种,分散风险电力市场非单一战场,多元化交易组合是熨平收益波动、挖掘价值增量的关键。打好"基本盘":积极参与中长期交易,锁定基础电量与相对稳定的价格搏击"风向标":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勇敢进入电力现货市场挖掘"新金矿":密切关注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准入条件与收益潜力 策略三:苦练内功,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在完全市场环境下,"成本"是终极的王牌。精细化运维管理:通过智能运维平台、无人机巡检等提升设备可用率技术升级挖潜力:评估逆变器更换、组件清洗机器人等技术的投入产出比拥抱"光伏+储能":适时配置储能系统,增强电站在现货市场中的灵活性 04结语:拥抱市场,方为长久之计136号文中的“执行期限”,绝非宣判机制电量的“死刑”。它更像是一次温和而坚定的“断奶”信号,标志着中国光伏行业依靠固定保障电量的"舒适区"终将结束,全面拥抱市场化的"广阔天地"已经到来。 光伏电站市场化转型关键行动点: 1.敏锐洞察:持续跟踪地方政策细则的出台,特别是关于执行到期后具体安排的官方解读 2.苦练内功:将资源投入到提升预测精度、组建专业交易团队、优化电站运行效率上 3.灵活应对:积极参与各类市场交易品种,在实践中学习、优化策略,分散风险 4.理性发声:通过行业协会等渠道,推动建立清晰、稳定、可预期的市场规则当市场交易成为常态,光伏电价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发电成本竞争,它已是一个集电能商品属性、环境效益背书与系统价值实现于一体的复杂载体。转型期间看似失去的"保障",正是为了换取更广阔的价值实现空间。 欢迎大家进群持续沟通交流~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