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社区的家人们,你们好!🔥我们已经为不同领域伙伴开辟了深度交流群:【火电】【光伏】【风电】【储能】【电力交易】【垃圾发电】【碳】🌟无论你是:▷摸爬滚打多年的行业精英▷刚拿到入场券的潜力新星▷寻找产业风向标的观察者这里都有你的专属席位!群内定期分享行业资讯,发布学习资料!👇扫码添加「北极星-常老师」解锁专属社群目前已有20000+伙伴进群期待您的加入!
相信已经有细心的小伙伴发现了最近北极星学社上传了一大批的资料(点击此处进入资料库)我们的目标是1.上传1万份光伏资料2.上传1万份风电资料3.上传1万份火电资料4.上传1万份储能资料近期有小伙伴问,如何下载和寻找资料?第一步,进入北极星首页后点击资料第二步:在红框内选择你想要的资料方向,例如选择光伏我们选择光伏标签后可以看到三个分类【免费资料】这个里面的资料全部都是0
🔥北极星社区资料库?✅覆盖全行业:光伏/风电/火电/储能/电力交易/垃圾发电/水处理1万+份专业资料,覆盖政策、技术、案例、工具!✅0门槛下载:每日更新,无积分也能一键获取!✅互动赚积分:发帖/评论立得积分,轻松解锁精华资料!🚀3步秒下资料!小白也能轻松Get!👇跟着箭头走,手把手教学👇Step1️
📢限时免费学习!✅精选干货✅政策解读✅名师授课部分课程:1️⃣【大咖带你全方位解读--虚拟电厂发展指导意见】:2️⃣【新能源电价改革影响与对策】:3️⃣【光伏故障录波“四步分析法”】:4️⃣【电力交易员之电价概念及结构解析】:5️⃣【从0到1玩转工商业储能:用户侧市场开发】:6️⃣【风电场微观选址】:7️⃣【双碳战略下的绿证与
虽然建设全国碳市场意义重大,但是由于碳市场建设需要大量的法律、制度、政策、技术、数据以及能力建设作为基础,可以预期碳市场的发展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决策者以比较谨慎的态度,先选择部分区域开展试点, 在经历了几年的地方试点之后,再逐步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全国碳市场建设也设定了一个从起步到试点并逐步完善的分阶段工作计划。应该说,这是符合中国推进改革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 全国碳市
应对气候变化是重大国家战略,天津坚持把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天津市紧密围绕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约束性指标,落实工作责任,圆满完成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评估,持续推进区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将各区控制温室气体目标纳入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引导各区低碳发展。2020年,全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预计累计下降超过2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碳排放交易有关公告,预示距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越来越近了。这是我国推进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步骤之一。一条践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徐徐展开。建设好这条道路,需要深入认识下面三个问题。 首先,“低碳之路”从哪里来? 2020年9月,习 近 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
将于2021年6月底开市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碳市场”)将超过欧盟碳市场,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碳市场起源于2005年2月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以市场化手段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路径。碳市场是从实体产业里衍生出来的虚拟市场,基础建设工作量大、数据系统规模庞大,需新建众多的标准规范。中国从2011年10月开始在北京等七省市试点区域碳市场。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此前预估6月底上线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迟迟还未露面。虽然目前能够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仅限于电力行业,但其他重点领域也加快了推进的脚步。6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官网发布消息称,拟开展钢铁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标准征集工作,征集的范围包括碳排放核算、碳排放限额、碳排放监测、氧气髙炉、非高炉炼铁等钢铁行业低碳的相关标准。 上线前夕,大众除了对碳市场的期待,还对其如何真正发挥效果充满讨论。在统一全国的
降碳,成为“十四五”开局的热词。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6月底前将启动上线交易。小编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历时3年筹备,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目前正在为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 户手续。 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始于1997年《京都议定书》,碳交易成为全球推动减排的市场化手段。2011年,湖北和北京、上海等七地,获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在“领导 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 (2021年4月22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 近 平 尊敬的拜登总统, 尊敬的各位同事: 很高兴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出席领导 人气候峰会,感谢拜登总统的邀请。借此机会,我愿同大家就气候变化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作了题为《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专题报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近期围绕碳中和问题所布局的咨 询项目进展情况。迄今为止,欧盟部分成员国率先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也于2020年9月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国家用30年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雄心勃勃但
双碳概念(碳达峰、碳中和)为什么突然就“火了”?它背后固然与全球气候变暖、国家的战略有关,但对企业来讲,双碳,尤其是碳中和到底意味着什么?企业该如何在这个大趋势下准确定位自己,并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发展机遇?科技企业走向“碳中和”随着去年9月份中国正式向全球明确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时间节点,2021年年初,“碳中和”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成为国家战略。2021年作为“碳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设定,对能源业提出了零碳要求,即在能源生产、使用过程中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走上电力主场。近日,在由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以“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问题和工程路径”为主题的长城工程科技会议2021年第一次主题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指出,推动零碳能源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