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在储能方面的独特作用

扫码下载官方App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储能氢储能贴子详情
2

氢能在储能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贴由 北极星 - 小北 发布于 2023-04-27 18:12:09 136次浏览0人跟贴

  • 2
  • 136
关注
北极星 - 小北
2023年04月27日
 

专家认为,除在汽车行业应用外,更应关注氢能在储能方面的独特作用。储能技术有望根本改变我国的能源体系。通过发展氢储能,可带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氢能+可再生能源,可使我国整个能源体系更加绿色低碳。近年来,氢能发展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在我国,推动加氢设施建设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探索推进氢能商业化路径,也在去年国家能源委会议上正式提出。如何立足我国国情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要,科学谋划氢能定位?又该如何防范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风险?在1月8日召开的“2019中国汽车影响力论坛暨《中国氢能产业政策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专家认为我国氢能发展已初具产业化条件,但应在发展“热”中进行“冷”思考,以氢能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路径。氢能是“四新”成员“作为清洁能源,氢能在我们国家能源中的地位、作用在增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在会上指出。那么氢能在中国到底担任怎样的角色?在国经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景春梅看来,它有“四个新”。首先,氢能是我国能源体系的新成员,和电能、热能、汽柴油一起组成二次能源。其次,氢能是能源革命的新技术。如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100多年基于内燃机和石油工业体系的供应格局;氢储能和氢储运相关的技术突破,也会带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变化。再次,氢能是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因为氢是绿色零碳能源,作为新兴产业,热储运和燃料电池带动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同时带动燃料、装备制造以及相关高端制造业发展。最后,全球氢能源发展非常迅猛,在贸易、产品、国际合作、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国际治理机制构建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作为氢最大的产能国和市场,可将氢作为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新抓手。“发展氢能很重要,但并不能紧盯着替代现有能源。发展氢能的初始目标,不是异想天开搞出个新能源品种,而是由于我国面临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这个大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强调。对此,多位与会专家表示赞同,认为发展氢能应立足能源结构优化,成为能源结构中的重要补充。车是氢能发展突破口氢能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谁将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看来,“汽车行业可能成为率先突破、最重要的一个行业”。景春梅也认为,可以“将车作为突破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会上指出,燃料电池是氢能发展的关键和重点领域。目前,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面临国家层面缺乏统筹、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管理理念滞后、制氢技术经济性有待提高、成本优势不明显、国际合作水平不高等问题。“我们要紧紧把握能源革命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加快探索中国特色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道路,为加快推进规划引领、市场导向、政策健全、标准完备、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社会普及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万钢表示。他建议,应从“坚持战略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布局、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标准先行、扩大国际合作”六方面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深入分析当前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技术短板和竞争优势,加速攻克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难关,实现自主创新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协同推进。”张进华还表示,燃料电池在汽车领域的发展进程,取决于何时解决便利、清洁、低成本的氢气供给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氢能除在汽车行业发展被看好外,“更应该关注氢能在储能方面的独特作用。”景春梅认为,“储能技术有望根本改变我国的能源体系。通过发展氢储能,带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氢能+可再生能源,使我国整个能源体系更加绿色低碳。”《中国氢能产业政策研究》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评价了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战略,并对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地方实践和面临的问题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同样提到:“以氢能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对此,万钢建议:“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开发氢能与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电-氢输配协同,增加可再生能源制氢来源,不断提高绿色氢能在消费终端的占比。”他还指出,应把握发展节奏,因地制宜地清洁利用工业副产制氢,优化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整体布局,有序推进产业发展,使其各展所长,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实现优势互补。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氢能在各方面的应用要全面展开,尽快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路径。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 点赞

  • 加热

  • 收藏

加热收藏

评论(0条)
还可输入600字
  • 关于北极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社区管理规定

    用户协议

    常见问题

    隐私政策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335-3923837/010-56244259在线咨询

    邮箱:bjx.xueyuan@bjxmail.com

    • 北极星学社APP北极星学社APP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贴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北极星社区-安老师

    回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