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止人为事故,刻不容缓 安全管理的“非理性”与“非文化”状态(详见“上”),是厂长负责制管理体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缺乏标准、无人监管的隐性缺陷在长期积累的结果,它淹没了铁路的文化建设。 管理在价值理念、行为方式上的混乱,造成了安全动荡。 “发生在职工身上的问题,是管理问题”,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历次安全“大反思”,都没有“反思”出管理问题,至少,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没有因为“反思”而改变。 安全真正的忧患,已经不是事故,而是对事故的态度。 不能有效克服人为造成的重大事故,使安全问题长期蒙着一层神秘色彩,仿佛一道“无解”难题。“最安全”之名已成为明日黄花。 缺乏实质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大反思”象在“作秀”,管理面临道德嫌疑。
点赞
加热
收藏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致老用户的一封家书
各位北极星论坛的老用户们,时至今日北极星论坛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这并不是一封告别信,而是通知各位坛友,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2024年1月1日后,原北极星论坛会关闭,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社区(北极星社区-电力环保能源论坛|技术交流|资料分享平台)即将开始!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原论坛只能浏览,无法进行回复/发帖等任何交互性行为。
新社区将传承老论坛的意志,以服务好所有用户为核心!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丰厚的积分兑换礼品,
各位坛友,我们在这里等你!
那么,为何要用“安全签名”来忽悠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一些官员好大喜功,爱玩“花拳绣腿”的把戏,他们既想不出治厂有用的实招,又想在自己身上多贴金,为日后升迁服务,于是,就“创新”出了“安全签名”。而事实大家也都知道的,有什么用呢?官员想违章指挥,工人能挡得住吗?官员想安全,就是设了签名又有何用?因为,他们完全可以不把签名当回事的。</br>所以笔者认为,治厂的根本不在于“令”的多少,而在于官员是否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换句话说,只要每个官员都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去践行“立党为公,执行为民”的理念,依法管理,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展开
0回复 回复
现在沁北从全华能招聘,我辛店电厂风传沁北电厂运行主值年收入15W(拿到手的),普通检修工8W(拿到手的),请问是否属实,O(∩_∩)O谢谢:) 展开
0回复 回复
安全是二十一世纪全体沁北人的共同责任</br></br> 人为事故的频率,与二十一世纪中应有的“大国企”形象不符;与装备日益现代化提供的安全支持不符;与“安全第一”的口号不符。</br></br> 管理体制决定管理方式,管理方式决定管理效果。只要现行管理体制不改变,任何强权的、反人文的管理行为,都可以在自认为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堂堂正正地干出来。只要管理体制不改变,就无法重建职工的主人公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就无法走出安全的风风雨雨。</br></br> 沁北管理层“反思”不出自己的问题,比事故本身更可怕。同时,它是可疑的,更是可议的。</br></br> 至今没有“反思”出造成职工大面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安全自觉意识的管理原因;没有“反思”出安全“软”环境遭到破坏的管理原因,没有“反思”出导致干部职工情感分裂,人心向背的管理原因。</br></br> 对于管理者而言,似乎根本不存在管理的道德责任,就象法律从不追究和惩处教育出坏孩子的父母一样。</br></br> 安全是从管理深处发生塌陷的,整个的精神架构已经发生了丑陋的变形。</br></br> 没有人为管理的“塑造力”欠缺负责;没有人为干部人事制度的“低门槛”招致大批不称职管理者进入其中负责;没有人为高层决策者的“试验性”管理引起进一步的人文扭曲负责。</br></br> 当这一切都找不到责任人的时候,安全处于听天由命的危险中。</br></br> 现在又在进行安全“大反思”,愿这个讨论能够给管理作参考。把二十一世纪安全看作是全体人共同的事业。职工有责任为自己的失职行为埋单,希望管理者也有勇气为管理的缺乏政治高度和人文视野,缺乏科学与民主,造成职工的责任心下降负责。</br></br> 因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职工无法成长为胸怀天下的大人格。 展开
0回复 回复
</br>沁北离真正的安全理想有多远</br></br> </br></br> 安全问题复杂而深刻,但仍然可以被理性的光辉照亮。</br></br> 安全的终极目标是,在行业“文化”的引领下,干部职工人人心中有安全,远离各种形式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安全理念融化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使标准化作业成为习惯。</br></br> 安全需要两个支撑。一个制度的支撑,它缔造科学、严密的规章体系;一个文化的支撑,它凝聚职工心向安全,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只有这两个支撑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保证运行在“文化”的向心力之中。</br></br> 安全规章之对于沁北,犹如法律之对于社会,是最后一道防线。在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由文化建设营造出的空间。这个空间以道德力量为主导,充满积极进取的人文气氛,职工自觉远离各种危及安全的行为,以勤奋工作、遵章守纪为荣。</br></br> 安全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开发,因而无法发挥出文化功能。</br></br> 法律对于文明社会只起到制度的保障作用,并不解决制度缺陷造成的不平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合理的制度本身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一个社会随时随地必须依靠法律来维系,已经岌岌可危了。把沁北比作一个小的社会模型,它只有法律,而没有道德理想。</br></br> 管理是一种“力”的存在,具有“塑造”功能。原则上,它可以把管理对象塑造成它想要的样子。就象一个放牛娃在部队大熔炉中可以被塑造成一名优秀战士一样。只是这个“力”具有综合文化意义,只有在具备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方能实现。否则就会象家长教育子女,初衷莫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因“爱”法不同,寄托往往变成断送,许多孩子正是在父母狭隘的“爱”下,变成了怨女、恶少。观察职工的精神面貌,管理的“塑造”力就可想而知了。</br></br> 有一天,沁北的精神文明建设把道德的光辉洒向每一个人心中,安全规章必然退居第二位(职工相互竞赛的是看谁更优秀),就象人们生活在和谐社会中,终其一生也和法律挨不上边。 展开
0回复 回复
缺乏文化功能是安全动荡的根源</br></br> 沁北从没有建立起过属于自己的文化。在计划经济时期,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并不明显。原因是,“一元化”管理体制对权力阶层具有普遍的政治文化方面的约束功能。各行各业都是以对政府负责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社会价值。响彻中国大地的劳动理念是:“都是革命工作,只是分工不同”。国家公民政治平等、地位平等、人格平等的政治理念深入人心。工作岗位虽然不同,但同样光荣和有尊严。掏粪工人可以和国家主席共同讨论国家大事,一起展望祖国未来。人人为自己的劳动能为祖国美好明天添砖加瓦而自豪。在这个大背景下,全社会的价值理念是统一的,即一切工作皆是为人民服务。干部职工安全目标是一致的,从根本上防止了管理站到职工对立面。</br></br> 自建国以来,电力始终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社会每前进一步,都对电力提出更高的运输要求。在提高效率方面,电力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如今,各项指标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首位,但仍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并没有从厂长负责制管理体制中“解放”出生产力。同时安全也无法满足厂长负责制管理以“扩大自主权”为目的的管理本质。两者的结合就象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但没有为对方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另一半”,反而相互委屈,相互折磨,没有缔造出优秀的灵魂,而是制造了“迷惘的一代”。</br></br> 厂长负责制管理不仅改变了的管理理念,也改变了的权力观念——权力不再是人民给的,而是领导给的——许多管理者眼里只有上级领导没有职工,权力与责任脱节。从集团一级管理开始,作为真正的管理实体,就普遍存在“有司令无政委”的行政独大局面。管理体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隐性缺陷,使整体性走入了文化荒漠。以安全为名,管理决策者可以堂而皇之不择手段。安全问题就象健康机体的阑尾炎,管理者只要刀刀开在阑尾附近的肚子上,十刀八刀都不为过,并且无需打麻药。</br></br> 管理体制的功能对比,有可能被误解成,为一个过去的时代唱挽歌。在安全问题上,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叫做“安全无禁区”。并不避讳任何披荆斩棘的理论探索和深入分析。“政治过敏”大可不必。阿司匹林这样的百年老药,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发现“抗凝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新功能。“外紧内松”的管理状况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在发展中走过的道路,有助于看清安全在多元价值洪流中,缺乏自己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主线,左磕右碰所经历的伤痛。</br></br> 分局合并以来,为了应对基建不断提速的安全需要,出现了大量“试验”性管理。在缺乏民主、行政独大的情况下,管理成了个别决策者个人意志的试验场。管理失去了“文化”内含,变得冰冷、粗暴。对职工的社会责任感没有正面激励,走上了“征服”者的道路。与此同时,管理的缺乏道德高度和行为规范,已经使职工的忍受力接近崩溃的边缘。权力缺乏监督,在一些欠缺道德修养和人文境界的决策者手中,往往夹杂着个人品质中某些不健康的东西。</br></br> 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与责任不对等,而变为一种腐蚀,首先腐蚀当权者自己,进而通过腐蚀职工的精神世界而瓦解职工的社会责任感。</br></br> 在建立权力的有效监督机制以前,安全至为堪忧。</br></br> 展开
0回复 回复
<i> 本帖最后由 石榴姐 于 2011-11-19 11:17 编辑 </i> 安全管理的体制性弊端</br></br> </br></br> 安全问题集中表现在职工责任心松弛上面(以来,连年发生的重大事故全部是人为管理因素造成)。职工仿佛普遍患有精神营养不良症(天生的大头傻子不会被录用,只能是管理的教化作用使然)。自然律告诉人们,一切都不会无缘无故,职工工作状态的低靡也是如此。让我们回到安全的管理体制上,看看职工每个个体在厂长负责制管理体制下,内部世界都发生了什么。</br></br> 厂长负责制管理的“非理性”与“非文化”,几乎贯穿了管理的全过程,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非理性”方面,首先,管理取强制和居高临下的姿态,放弃与职工的平等互动,不考虑职工对管理的认同。其次,以“外力”施压取代思想工作,效果越差、强度越大。“非文化”则表现为,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以行政为中心,个人意志超越组织原则,车间与车间的管理不同,人与人的管理不同。管理缺少系统理念作保障,同时缺少精神文化的参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倒退把强势管理推向了极端,“管理”几乎变成了“奴役”。职工完全沦为管理的被动接受者。管理方式使安全的“整体意识”发生了分裂,干部职工情感对立。职工工作受成百上千条规章制度约束(另有“卡死制度”、“高压线”等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的附加条款),相比之下,管理几乎没有制度制约(“干部作风”在铁路成为一个虚词)。管理失去了起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br></br> 权力失去制约,导致“滥权主义”横行。管理一面“自我拔高”一面“矮化职工”,职工健康人格成长受到阻碍。铁路干部人事制度的“低门槛”,使管理层素质无法保障,管理者的言行不具道德示范作用,管理缺乏道德感召力,职工的政治觉悟、敬业精神被错误引导,走向了颓废。管理抽掉了职工的精神信仰和道德理想,“个性化”管理变得合理合法。管理过程暗含的人文扭曲,从内部瓦解了铁路安全的基础——把职工队伍变成了没有责任心的人群。强大的管理压力压向昏昏欲睡、麻木不仁的职工——与其说沁北放弃文化建设的强制性管理是走在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上,不如说更象运行在一桩精心设计的阴谋之中。</br></br> 安全管理的强权主义倾向,制造了大量人格变形的基层管理者(面对领导和职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姿态),再由他们去复制成批人格变形的职工。职工不需要聪明才智、不需要积极勤奋、不需要正直务实,只需要“听话”——这个模糊价值标准具有奴性指向——它滋生“愚而诈”和阳奉阴违者。模糊了安全需要的“确切价值”,“领导认同”变成了最大的“实用价值”,从而把管理纳入“人治”,人治没有是非标准、没有公理意识,可以藏污纳垢,可以颠倒黑白,一切皆以领导说了算。</br></br> 价值取向的混乱,使沁北成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者的天堂。“管”出的问题比实际存在的问题还要多。一切都逃不出“自然律”的存在,沁北人为造成的事故已经到了刺眼的程度。</br> 展开
0回复 回复
应该说,这是推行厂长负责制管理之初始料未及的。厂长负责制的推行,意味着社会进入了一个多元价值时代。厂长负责制管理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企业管理中“名为集体负责,实则无人负责”的局面。铁路是中央政府垂直管控的特殊行业,并不存在这种情况。在推行厂长负责制管理,需要文化的整合,以保证在多元价值体系中继续拥有不低于“一元化”管理整体的约束力和稳定性。但这份重要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做(也许真的太忙了),就在多元价值的洪流中匆促前行了,就象还没有学会游泳的人,闭起眼睛跳入惊涛骇浪之中。在 沁北,厂长负责制管理实际变成了“名为有人负责,实则无人负责”。它带来的一系列改变中,以精神文化的崩塌最为遗害无穷。</br></br> 沁北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样式,一个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功能和制度的作用,干部职工各得其所,人人都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和尊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报酬。每一名员工的人格尊严和劳动价值都能得到充分尊重,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br></br> 另一个是树立一级级“强有力”的管理权威,把数以百计的职工纳入强权控制之下。职工原本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在强权主义管理下却沦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人格尊严等全方位的弱势群体。管理层与职工阶层在工作压力、风险程度、安全责任方面所承担的负荷严重失衡。</br></br> 推行厂长负责制管理,实现了后者。摒弃了科学的管理理念,引起的管理理念、用人取向、工作方法以及人际关系秩序等一系列变化,犹如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带着巨大的能量迭加,打碎了的安全理想。</br></br> 在安全的终极背景上,已经变得空无一物,只有命令和强制。管理犹如穿行在群山之中,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永远在赶路!管理的强势姿态已经对职工的人格尊严构成侵犯,引发干部职工间愈演愈烈的矛盾冲突。</br> 展开
0回复 回复
安全管理的理论缺失</br></br> </br></br> 安全管理犹如没有炮火硝烟的战争。有怎样的战争理论,就有怎样的战争策略,有怎样的战争策略,就有怎样的战术安排和作战计划。要赢得战争的胜利,超前的战争理论,正确的战略决策、先进的武器装备、优势的制空权、高涨的士气、充足的后勤保障等等缺一不可。</br></br> 在应对这场无形的战争时,从战争理论到战略战术,都很不清楚。管理放弃与职工的平等勾通,不考虑职工对管理的认同,就象战争中失去了制空权和士气。</br></br> 安全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忽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只在外力上下工夫,是不智之举。管理只有制度的“刚”性约束力,而缺乏文化的“柔”性凝聚力。</br></br> 随着时间的推移,厂长负责制管理在宏扬职工的主人公责任感,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安全自觉意识方面,越来越显露出体制性缺陷。它突出各级行政领导的个人意志,个人超越组织,导致组织观念淡漠和精神文化的衰落,造成职工信仰的迷失。</br></br> 客观上,厂长负责制管理搁置文化建设,压缩职工的精神空间,把职工置于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说的地位。职工的社会人格在这种管理方式下被越管越小。以强势管理取消职工的话语权,职工从有话无处说,到真的无话可说,就象流落深海的鱼类,由于海底的黑暗用不着视力,而退化成瞎子一样。结果,必须为职工闭上了心灵的眼睛而付出安全的代价。</br></br> 这是沁北在二十一世纪最深的痛。 展开
0回复 回复
管理的“用力点”和“用力方向”至今仍然是在外力控制上下功夫。从到厂到车间,一律是“管”字当头,职工的敬业精神缺乏内动力,管理只是一种简单劳动——“看管”着职工作业。</br></br> 这是安全管理放弃了文化建设造成的大被动。管理缺乏道德高度和人文视野,对待职工的态度缺乏民主、科学观念,不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br></br> 法律上有疑案“受益者嫌疑”原则,只要看一看管理层与职工阶层巨大的利益反差,人们就不能不对历次安全“大反思”管理层的真诚产生怀疑——与职工相比,管理层处于全方位的优越地位——它符合物理学惯性定律,物体具有保持自身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br></br> 安全问题,从来也没有象过今天这样,伴随着深刻而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矛盾和分配制度所带来的利益纠纷。</br></br> 电力是国家的,也是全体国民的,厂长书记都只是管理托管人,查不出人为事故频发的管理原因,是让人难以理解和无法接受的。这里面既有高层管理者对政府和人民应当承担的责任,也牵扯全体人共同的荣誉。</br></br> 无论如何,有效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刻不容缓!</br></br> 政府有理由对安全管理的人文状况予以高度重视。</br> 展开
0回复 回复